您现在的位置: 竹叶 > 选购方法 > 正文 > 正文

茶文化传播之路泡茶之水的讲究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6 13:11:46

语云:水为茶(汤)之魂。亦云:水为茶之母。无论如何一杯好茶之成,水和茶叶同样重要,不言自明。那么好茶得之不易,好水呢?答曰:更难,比得一掬好茶更不易得。

泡茶之水应以山泉为第一:

井水、江河水都需如法“制”之才算好水。水之逸品尚有“天水”即雪水、雨水(现今之雨水已大不可用)。古人认为水要有五大优点才能入茶:活、清、轻、甘、洌。活取其泉水流动不滞;清即清明无杂质;轻即比重轻;甘非甜又似甜,有一种绕舌舒适之趣;洌即清凉有冷气。这水的五大优点如果全于一水甚为难得,而要自然而备、不取人工则更难,所以古人已有不少“制水”之法,但行之麻烦、工序甚多,尤不易为。中国有五大名泉(长江江心岛、无锡惠山之惠泉、苏州虎丘之观音泉、杭州西山之虎跑泉、济南大明湖之趵突泉),为鉴水家、善饮茶者最称道。

泡茶之水亦可择天水:

工业革命以前,雨水能饮用。在今天除了深山老林、人迹不多的地方之外,特别是城镇之雨水已不能饮用,空气污染故也。雪水尚可用,因空气中水汽在高空结为雪花,落下时不似雨水直接被污染(其实今天之雪水亦非往昔之洁净,可饮用处也应在无污染之地),质量尚可。但是,取雪水亦十分讲究,第一要取降雪中段以后雪(先段之雪已经把空气中之杂物压下,中段以后较为干净),第二要取落于离地较高处未经践踏之雪,最好是植物上之雪。古人取梅花、松竹叶上的雪水为最妙。雪取下后不能立即使用,因冬天寒重,雪水亦大凉,虽经烧开亦有寒气内存。故积下之雪待其化水后储于瓷坛之中,埋于地下三尺,待来年夏至时取出开坛饮用,不但五大优点雪水俱全,且洌性第一,消暑最佳。如雪取自梅花松竹更有花香清韵,妙不可言。

泡茶之水其三:

好泉水、天水得之甚难,于是古人权宜办法就是取江河之水或是佳井之水(以甘甜为上,苦涩咸不取),再以人工制之,使之近于泉水。此法之要第一不能取盐碱地之“苦井水、咸井水”;第二河水要取大江大河之水,小河沟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清甘无取”。

精于饮茶之人,有养水之能:

因得佳水太难,如有机缘偶得佳水,或有能力可制佳水,保存日久使之不坏,称为“养水”。其法如用干净色白之石子置于水中,置阴凉处,水可久存。另取“伏龙肝”(即灶心土,此物今已难觅,只好用砖头在火中久烧而成)趁热投于水缸中。或取竹木炭(最好用鲜竹、栗木烧成)烧红投入水中候凉不取出,水置于阴凉处,此泉水亦可多存时日。

泡茶之法还需煎水:

“相传煎茶先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之句。可见古人对煮水的要求甚高。有了好水,煎水泡茶亦大有学问。陆羽有煎水一沸、二沸、三沸之论。认为一沸水嫩,三沸正好,而过三沸,则水老而不可用。后来有主张用二沸、三沸,甚至有主张愈嫩愈好,虽如聚讼,亦视其所泡茶叶而论。

用水的温度在现代泡茶更为重要。如:明前、雨前龙井及新碧螺春,水温都适宜七十摄氏度,而最早最嫩的龙井茶有以冰块泡之,待冰融茶涨再和以温水,饮之清纯溢香,真能得明前龙井之真味也。饮陈年普洱之类老茶,不仅需要高温,更好使用煮茶法,久煮味浓,才能得陈韵茶气。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yadia.com/bydtx/1212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竹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