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比亚迪 > 比亚迪文化 > 正文 > 正文

风浪中的外贸代工厂口罩业务支撑,凸显中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31 14:19:00
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

07.05.

本文字数:,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导读:即便没有疫情,没有订单锐减,ODM厂商也面临生存拷问。

作者

第一财经段倩倩

危机感由来许久。行业里上市公司净利率在逐年走低,已经有同行把工厂迁移到东南亚,在品牌商面前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作为珠三角地区一家ODM(委托设计与制造)厂商高管,高先生像所有从业者一样担心未来。

珠三角有着“世界工厂”之称,在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这里,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为来自全球的客户提供ODM与OEM(贴牌生产)服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他们的工作节奏。年一季度,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复工;到第二季度,疫情在海外发酵,他们的问题是没有了订单。

“我们海外订单基本上少了50%。有同行主要面向海外的中小企业,订单少了80%,这对外贸工厂来说是一件非常惨烈的事。”高先生称。

可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再一次向全球展示了自己的高效性和灵活性。高先生的公司2月初组建了生产口罩的流水线,现在随着国内疫情稳定,他们正把口罩紧锣密鼓地发向全球,口罩甚至有着更高的利润率。

口罩业务因疫情发展而出现中短期增长,而“中国制造”被需要,遵循的是市场的客观规律。

具备所有工业门类的中国已经逐渐成长为全球供应链版图上的核心,同时研发投入全球第二,内生动力增强并不断自我改造。中国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访企业未来三年在华再投资意愿依然强烈,近七成企业计划年在华再投资。

吃紧的现金流

高先生的公司坐落在深圳,为电子音箱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员工总数超过人,其中75%的员工在工厂生产线上班。

作为一家规模生产企业,工厂的复工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但复工最大的难题是员工无法按时返回深圳。

“以往元宵节的复工率就有80%,今年复工率不足30%。”高先生说,年元宵节是2月8日,彼时口罩还是稀缺资源,公共交通尚未完全恢复。

“30%复工率对产线影响不是30%,流水线上少一个工人都不行,对产线影响可能是%的。”高先生称。往年过完正月即2月下旬工厂即可完全复工,可年工厂直到3月底、4月初才完全复工,完全复工后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是订单量剧减。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年1~2月,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出口额为41.37亿美元,同比增长-0.21%。但若排除无线耳机产品,剩余行业主要产品出口额为25.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41%。

进入3月份后订单进一步减少,这是几乎所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公司产品本质上还是消费电子,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高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从3月份开始,美国的沃尔玛、Costco(开市客)、Bestbuy(百思买)等卖场,营业时间纷纷缩短或中止营业,还在营业的卖场则客流量剧减。产品很难卖出去,公司接到的订单也在减少,仅为平时的一半。”

高先生尚算幸运,有个别外贸企业订单比平时少80%。

即使有订单,日子也不好过。有外贸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手里是有订单的,但接收国的报关和物流都面临严重问题,公司的难题是货出不去,回款就指望不上了。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收入锐减50%甚至80%公司能撑多久?行业头部选手能撑6个月,这已是最乐观的预计。可没有人知道6个月之后有没有新的订单。生死攸关的时刻,开源节流成了整个行业关键词。

在国内疫情暴发之初,抱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全国多家非医药耗材企业宣布跨界生产口罩,高先生的公司也是其中一员。

“公司生产口罩也是政府支持的,最早的产能是政府采购。”高先生说。

最早生产口罩时,公司也许想象不到这个决定对业务的影响——生产口罩很大程度上是响应政府号召。但随着海外疫情暴发,口罩需求大涨,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

“传统业务净利率不到10%,客户收到货才会打款。口罩的净利率在20%以上,客户先打款我们才会发货。”高先生称。

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则获得了一个新身份——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据介绍,目前,比亚迪拥有条口罩产线,日产量已达万只,同时还在以每天生产万到万只口罩的速度增产。据光大证券研报,比亚迪电子(HK)于2月中旬起量产口罩,实际量产规模及利润贡献显著超预期;除贡献收入外,口罩业务能够分摊人力等固定成本,拉升公司整体利润率。

获得出口资质

伴随着疫情得到遏制、大批企业跨界生产口罩,口罩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3月中旬,多家跨界生产口罩的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接下来的目标是把口罩向海外出口。

对于长期面向海外的ODM厂商来说,找到客户是件相对容易的事,甚至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这天早上,高先生接到了来自爱尔兰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客户和他合作超过10年。客户称在新闻上看到了比亚迪等公司跨界生产口罩的新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询问高先生公司是否在生产口罩。正值欧洲的深夜,客户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做口罩的工厂接客户的口罩订单,如果和客户沟通一个小时,那中间至少有40分钟是用在找熔喷布的。他要根据找到的厂家的熔喷布最新价格对口罩定价,再跟客户商量价格。”高先生表示。

一度有口罩厂商因熔喷布资源稀缺而临时停产,可在高先生看来,找到熔喷布不是最难的,对企业来说最难的是对外出口资质问题。

在国内,疫情期间生产口罩需取得应急生产资质——应急生产资质审批流程短时间快,企业只能在疫情期间生产口罩。出口则没那么容易。

在出口资质上高先生吃过很多亏。“向欧盟地区出口口罩需要得到CE认证,有中介找到我们,说花一两万元就能帮我们办到资质,还给我们寄了证书。这个证书其实是假的,欧盟是不会给你发证书的,很多企业都上了当。”高先生称。

在这之后,公司在CE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yadia.com/bydwh/601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比亚迪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