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文疫情催化下,全民对健康的重视进一步提升,大健康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汾酒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增资竹叶青加码大健康产业之外,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筹备组也同时落地,而此次增资竹叶青的规划,“大健康”、“数字化”、“全国化”每一个关键词都实打实地落在了疫情风口上。汾酒相关负责人援引汾酒副总经理杨波在竹叶青全体市场业务人员进行出征前的动员发言对酒讯表示,在政策大机遇、消费大机遇、资本大机遇、数字大机遇等多重机遇叠加之下,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的发展正当其时。业内人士指出,从竹叶青本身来看,火候尚且不足的营收规模是否能撑起整个大健康产业布局还有待观察。同时,汾酒复兴大计启动以来,公司在经营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主营产品的毛利率下滑以及费用率攀升等问题,狂速奔跑的汾酒,隐约有了些小麻烦。大健康图谋据汾酒3月25日公告显示,此次对竹叶青的增资的6亿元将用于竹叶青品牌建设投入、市场渠道投入、新品研发投入以及特色中药材创新板块投入,并对竹叶青全产业链进行产供销研一体化的数字化提升。在此之前,汾酒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筹备组在2月28日宣布成立,且在3月19日的竹叶青大健康产业团队出征大会上,汾酒副总经理、竹叶青大健康产业项目筹备组组长杨波提出了对竹叶青的期待——竹叶青酒将布局全国市场,深化混改,未来将通过多轮融资,管理上实施“事业合伙人制”,打造数字化酒业供应链,目标成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标杆。从汾酒的营收构成来看,汾酒品牌仍是汾酒的营收主力军。公司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汾酒旗下汾酒销售、竹叶青酒营销、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销售三家销售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2.93亿元、2.00亿元、2.59亿元,其中,销售包括竹叶青在内保健酒品类的竹叶青酒营销也是此次汾酒的增资对象,占比同期总营收比例为3.14%。对此,东吴证券分析指出,竹叶青作为保健酒品牌,其健康概念迎合当下喝好酒和健康化的消费需求,山西汾酒启动竹叶青全国化布局将有利于直接增厚公司业绩;同时竹叶青将为汾酒的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并为汾酒拓展全国市场提供助力。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山西汾酒增资竹叶青,出于品类多元化布局考虑。对其整个产品及未来的发展和业绩,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当前国内保健酒第一梯队的劲酒、椰岛鹿龟酒、竹叶青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6%、6.4%、5.8%,第三位的竹叶青与椰岛鹿龟酒差距小,实现反超的可能性很大。“迟到式”追赶在竹叶青被提上战略高度之前,杏花村和汾酒两大品类一直是汾酒公司的重点照顾对象,直到年,汾酒将竹叶青公司并入汾酒销售公司进行一体化运作,至此,公司形成了竹叶青、杏花村、汾酒在内的三大品牌“并驾齐驱”。从战略层面来看,竹叶青走向全国化有一定基础。经过多年混改,汾酒在全国化进程中已取得初步成效,根据公司年三季报显示,汾酒省内、省外1-9月分别实现营收44.7亿元、45.68亿元,省外规模已经超过省内。公司在全国化开拓出来的渠道、资源已经为竹叶青大举进军全国打下基础。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酒讯表示,汾酒加持竹叶青是看好保健酒未来的发展趋势。但酒类要进行全国化运营成本太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且从汾酒的整体体量来看,竹叶青在汾酒进入百亿规模后占比太小,不足以支撑其全国化扩张。随着全国化和多元化布局的不断推进,以及百亿营收目标的达成,汾酒将下一站定在了“全国前三”。年汾酒营业收入.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4亿元。朱丹蓬坦言,从营收规模来看,汾酒的体量是洋河的一半。当前缺乏全国化运营契机,在此情况下,汾酒想要实现下一个百亿晋级缺乏动力。“汾酒速度”背后在全国化进程背后,汾酒省内增速放缓的事实已经暴露出来,年前三季度省内营收增幅为7.22%,相较于省外68%的增长速度颇有些门外风光、院内失火的意味。酒讯注意到,在快速扩张这几年,“汾酒速度”驱使产业复兴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年,随着低价白酒“玻汾”推向全国,汾酒整体的毛利率出现了下滑趋势。年三季度,汾酒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3.93%,同比下降4.94个百分点。而在过去的三个季度内,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1.94%、70.60%、63.93%,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低价产品放量的同时,汾酒中高端品类的营收增速却在下降。公司财报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汾酒低价白酒与中高价白酒同比增速分别为32%和20%,全国化进程下,汾酒将被迫进入通过高性价比实现差异化竞争的被动局面。朱丹蓬对酒讯表示,这反映出了汾酒在战略战术执行上的不和谐,或者说整体的营销管理还未理顺,处于混乱状态。在汾酒规模进入百亿规模的时间出现这样的问题,让它不得不思考未来在冲刺亿、亿目标时如何应对。(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yadia.com/bydtx/13745.html